首页新闻大图
 
 
儿童·文学·文化——记胡美“非洲文化与非洲儿童”讲座

发布时间:2022-04-08浏览次数:168

4月6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胡美带来主题为“非洲文化与非洲儿童”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系“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丽泽童书社活动,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教授主持,儿童文学、中国史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基于非洲文化发展这一大语境,胡美从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教育和宗教问题等角度探讨了非洲历史文化的演变。首先,胡美介绍了非洲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其悠久的文化底蕴。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光照充足,还有两条水源充沛的河流。它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所在的洲,这片土地孕育出了璀璨的人类文明。

针对为什么非洲会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源泉这一问题,胡美认为,这归因于文明之间的竞争、交流和融合。相较于欧洲的文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的诞生要早很多,在其文化的光辉之下,欧洲尚且没有演变出具有优势的文化,因此显得暗淡许多。古埃及文明长达5000年之久,除了封闭的地理环境因素外,它也在传承中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在与外部文明的交流中不断汲取,因此才得以让其本身的文明延绵下去。

结合自身的非洲访学经历,胡美简单介绍了非洲当地的饮食习惯与风俗文化,带领同学们更进一步地了解非洲当地的风土人情。随后,围绕教育这一角度,胡美探讨了非洲的被殖民历史以及殖民对非洲本土教育带来的影响。自殖民者入侵后,非洲本土的教育体系就发生了变化。其中,最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被殖民化。包括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在内的四种语言,都是殖民者的语言,它们侵入和破坏了非洲的本土语言体系,并体现出一种相较于本土语言的优越感。在此环境下,非洲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被他国所影响,外来的语言和文化都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讲座最后,胡美指出,摆脱被殖民的境遇后,非洲本土文化走向了独立发展的新方向。伴随民族意识的觉醒,非洲出现了一批民族主义者,他们担负起唤醒非洲本土文化的使命,积极发掘与重构非洲文化。就文学方面,出现了一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本土作家。例如,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人;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也是非洲人。作家纷纷拿起自己的笔,建构属于非洲本土的文学,促进非洲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本次讲座拓展了同学们的的学术视野,在跨文化、跨国别的研究视域中带领同学们近距离地了解非洲文学与文化的发展,激发了同学们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兴趣。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丁诗洁


 
Copyright © 2004-201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入口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E-mail: et@zjnu.cn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办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