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三届新时代中国原创童话论坛在武义举行:童话想象与现实生活

发布时间:2021-04-19浏览次数:193

4月17日下午,第三届新时代中国原创童话论坛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举行,论题是:童话想象和现实生活。这是中国(武义)第六届童话节的重磅活动之一。论坛由《儿童文学》杂志社、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武义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论坛由《儿童文学》编辑部主任王苏主持,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国际格林奖获得者蒋风及夫人卢德芳、武义县政协副主席董三军、武义童话办常务副主任王小玲,第三届“温泉杯”擂台赛的评委孙建江、谢倩霓、梁燕、汤汤,浙江少儿出版社副总编王宜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副教授李燕,第二届蒋风儿童文学青年作家奖获得者韩青辰,第三届“温泉杯”短篇童话擂台赛的获奖作家,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以及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副教授和儿童文学研究生、本科生,以及金华当地的儿童文学爱好者到场交流聆听。

武义县政协副主席董三军先生代表武义县人民政府及武义人民向莅临论坛的嘉宾表示欢迎,他感谢大家对“童话武义”的认可,并向获奖的作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儿童文学》王苏的发言题目是《在童话中寻求现实的答案》,向大家介绍了第三届《儿童文学》“温泉杯”全国短篇童话擂台赛赛事的相关情况,她认为,童话如果脱离了生活就难以给人心灵的慰藉,而童话照进现实,反映的是童话的人性关怀。

随后,第三届《儿童文学》“温泉杯”全国短篇童话擂台赛中获奖的七位作家,在结合自己创作的基础上,与大家分享他们各自对童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关系的思考。

甜老虎跟大家探讨了她在创作中遇到的难题:在童话的想象中去寻找现实以及如何在现实中去添置童话和幻想。“每一次新的探索,都是对以往的自己的推翻,也是对生活内外自己的重建。”

对余今而言,儿童文学写作之路是一趟“纯净而温暖的心灵旅程”,在她看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优秀的儿童文学,能够温暖人心。

杨华作了题为《让童话走进现实》的发言。他认为,有矛盾的不是童话与现实,矛盾的是丢弃质朴的精神而又对复杂现实性思维感到厌烦的成年人。所以童话作家给孩子打造不受现实世界干扰的童话世界,其实是在保护人的天性。

贾颖回顾了她的获奖作品《花朝》的创作历程。童话想象是对现实世界的折射和叙说,两者之间是彼此呼应相互映照的关系,《花朝》的写作与完成,得益于丰满的想象,也得益于现实提供给她的丰富情感。

黄颖曌认为,童话作家是退一步来看世界的一群人,不太着急长大,内心一直留在童年,也不着急去拥抱潮流。但她也相信,随着更年轻的写作者出现,童话的气象一定会发生改变,会给童话带来不一样的想象。

李逸与大家分享了她基于现实联想的童话创作思路,现实生活对于她的童话想象而言,更多的是直接的情节启发,而非间接的情感投射,这是她在现阶段童话创作中面临的问题。

王林柏谈到了他对现实书写的思考以及想象与现实在儿童文学上的应用。在他看来,现实小说,是可以进行想象和艺术加工的,而幻想故事也同样需要现实,否则就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论坛最后,评委以及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

《少年文艺》杂志执行主编谢倩霓以第三届《儿童文学》“温泉杯”全国短篇童话擂台赛获奖作品为例,围绕童话意象上的新指向和新探索、童话行进中与“当下”了无痕迹的密谋、童话题旨中现代理念的深植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童话呈现出的新趋势。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钱淑英从童话是一种抽象艺术、童话使现实理想化、童话的象征性三个维度出发,阐述了她对童话风格化的思考。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认为,在童话程式化的外衣下,有一条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则: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实现愿望。童话继续作为一种“人生梦想”的存在,会以更沉静、更执着、更沉潜的方式,绵延在相互拥有接头暗号、能够产生化学反应的群体里。

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副教授李燕透过中国现当代童话的发展史,梳理了童话与现实关系发展的三个显著阶段,她指出,中国现代童话为摆脱如影随形的现实桎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来源/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04-201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入口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E-mail: et@zjnu.cn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办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