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6日,由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组委会主办,关西学院大学承办的第十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上原校区顺利召开。大会以“寻求和平的亚洲儿童文学”为主题,近百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儿童文学学者、作家、译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亚洲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开拓方向。此次大会,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中国地区代表,并与人文学院教授汤汤,青年教师卫栋,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生任超、庞佩、敖竹梅等一行六人赴大阪参会。
吴翔宇教授 大会发言
汤汤教授 大会发言
庞佩 卫栋 任超 主旨发言
本次大会主要由三个重点议题组成,分别是儿童文学与地区文化,全球环境与儿童文学,以及儿童与儿童文学的现状。在大会首日的主论坛发言中,吴翔宇以《文明论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为题,在宏大的历史观与文明观下,将中国儿童文学置于文明发展的语义场来还原其逻辑步骤和发生机理。次日,由吴翔宇担任主持,汤汤以作家视角带来《经典故事的重述和原创性》演讲,从如何挖掘经典故事新质,赋予时代意义的角度分享了独到的见解及文学创作的个体经验。庞佩的发言题目为《日本绘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用法和翻译——以宫西达也绘本为例》,从语言学的角度,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对日语绘本拟声拟态词汉译表达进行分析和探讨。卫栋则以《思想新变与茅盾儿童文学批评的特质》为题,剖析了在“为人生”思想指引下,茅盾儿童文学批评中显露的现代性特征和新型范式。任超以《国家话语与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范式确立》为题,阐述了新中国儿童文学自诞生之初所隐含的“一体化”思想和文学“本体性”的矛盾与融合。
第十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 合影
为期三日的大会精彩纷呈,中、日、韩三国学者深入了解、交流,共同为亚洲儿童文学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始创于1990年,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教授曾是发起人之一。此次大会旨在接续传统,加深各地区儿童文学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撰文:敖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