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丽泽童书社荐书 | 第二十六期:儿童科普读物

发布时间:2024-03-23浏览次数:10

儿童科普读物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读物,科普文学既要求严谨的知识性,也要求活泼的趣味性,因此优秀的儿童科普读物极为难得,但又是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格外需要的一类书籍。打开一本好的科普读物,无异于打开一扇触摸世界的大门。

1. 一粒种子的旅行

作者:[德]安妮·默勒 著,王乾坤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  6  

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在这本书里,安妮·默勒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插图也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拼贴手法,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让读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安妮·默勒,1970年生于德国弗莱堡,曾在汉堡应用科学高等学院设计系专门学习插图。1998年毕业以后,一直以自由创作人的身份为不同的出版社绘画插图,并创作了很多绘本。代表作《世界上温馨的家》曾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科普大奖,《一粒种子的旅行》获得德国《时代周刊》和不来梅广播电台评委会联合颁发的儿童图书Luchs大奖。

2.《菌儿自传》

作者:高士其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12  

内容简介:

书中的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展开。在作者笔下,菌儿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肠腔里开会……通过菌儿的活动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得淋漓尽致。全书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谈的虽然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生有关。《菌儿自传》揭开了细胞不死、生命起源的秘密。细胞为什么会永远长大,永远不死?由细胞组成的人却得不到永生,会逐渐衰老、死亡呢?本书从生命的起源等说起,揭开了细胞的不死之谜。

作者简介:

高士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福建福州人。192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23岁时,因实验意外感染甲型病毒,留下严重后遗症,后全身瘫痪。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世,一直坐在轮椅上,为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为青少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文艺作品,会见了数百万的少年儿童,并作为科学与智慧的象征而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称呼为“高士其爷爷”。

3.《动物来信》

作者:常立 著,王天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9  

内容简介:

系列书通过独特的图文结合,给孩子一个多角度认识动物世界的方式。虚构的一个动物语言学家撰写的短文,他是这些动物来信的发现者。每封动物来信由三部分组成:信笺,注释和图画。信笺是文字的主体部分,关涉动物的所思所想、趣闻轶事、情感心理、与人类的关系。注释是文字的辅助部分,关涉该动物的极简科普(与信笺相关)、最有意思的特征(以一句话概括)、杜立特的简评(代表人类的回应)等。该项目的文学故事性、博物科普性,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加之精致大气的绘图,显得产品的调性极为丰富。

作者简介:

常立,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阿西剧社指导老师。已出版专著《浙江新诗史》《“他们”作家研究》等,绘本《变来变去的小爬虫》《我有一个梦》等,童话集《从前,有一个点》《很久很久以后》等,翻译绘本《叶限》《蝉》《想象有一天》等。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复旦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孙天娇

 
Copyright © 2004-201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入口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E-mail: et@zjnu.cn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办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