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推广基地理论学习小组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会。小组成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交流研讨。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特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以及和平性”,这五个特质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这不仅全面把握和揭示了中华文化精神品格,而且深入思考了如何开创新时代新文化的方向。
会议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中华文明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造就了它的繁荣,也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值得警醒的是,在世界格局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华民族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成为了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在贯彻“创新发展”战略中传递文化精神。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带有创新的精神追求。在创新中传承文化,在文化传承中求新求变,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以及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性,造就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品德和气度,标识出何以中国、何以中华民族,便能够使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其次,践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和新时代的“输出主义”。我国幅员广袤,民族众多,中华民族历来以“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为理念,展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赋予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多姿多彩的显著特征。如果中华民族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便不能有今日的繁华超绝。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拿来主义”拿什么,怎么拿,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拿有利于国家建设、人们幸福的;和平地拿、合作地拿、平等地拿。除了“拿来”,我们也可以“文化输出”,比如运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窗口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
最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自秦统一六国后,汉、唐、明、清历朝历代保持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下的“大一统”局面。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在坚持同一个国家的原则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才能发展融汇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会议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活水源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的最清晰、最响亮的时代最强音。“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回应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长河川流不息的涛声,又以磅礴豪迈的力量引领中华文明的大河浩浩荡荡奔腾向前。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