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卫栋:从“异乡人”到“领航者”——评石一枫的《白熊回家》

发布时间:2022-05-28浏览次数:557

当代童话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儿童个体的生存体验与价值选择,将饶有趣味的想象融入儿童成长的涓涓细流中,从而发掘隐藏在其间的童年力量。青年作家石一枫的《白熊回家》(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以冰原上的北极熊为书写主体,记录了主人公熊小黑从离家到归家的整个历程。作者巧妙地在童话中设计危机,并运用寓言式的艺术手段加以化解,在荒诞与夸张的叙述之外,又有着某种接近现实的理趣。

熊小黑以“不祥之兆”出现在白熊们的视野中,并很快被推向住在领地边缘位置的熊诗人。正是在这个不被人关注的边境之地,熊小黑受到了启蒙与教育。他以极高的悟性与学习能力接受了人类的知识,了解到“遥远的地方”的文明,这是一片可以让他自由遨游的天地,充满未知与新奇。而作者深知,熊小黑的成长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拜师”来完成,他还需要实践与体验,在奔向世界的路途中得到锻炼。人类偷猎者的闯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加速了熊小黑认识社会与学习技能的步伐。他不仅经历了被奴役的时光,也目睹了“空中恶魔”的残忍与恐怖,见识到熊独眼的集权与压迫。但自始至终熊小黑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而是巧妙运用从人类社会习得的知识文化,以饱满的精神与乐观的心态破除一次次威胁,帮助白熊们走出困境,返回离开已久的家园。从孤独的“异乡人”到勇敢的“领航者”,熊小黑在艰难地征程中不断承担起新的责任,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身份,便愈加具备丰富的人格魅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赞颂的。

故事中混杂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感性认知,在安排熊小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帮助他探寻自我。譬如,熊小黑从生物学家“煤球老爹”的科学分析中得知自己皮毛颜色的形成原因,以此消除深埋心底的疑虑;熊小黑见识到埋藏在极地深处的恐龙骨骼以及倾听了“留音球”中传递的故事,他意识到每种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儿童是发展的个体,儿童的真本质需要在后天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到显现。熊小黑不擅长拍冰与打架,但却有着敏锐的观察与思考,不仅深受熊诗人的教诲,也在偷猎者的船上跟从生物学家的指导。阅读到大百科全书,掌握了新的知识,他的思维与能力得以迅速提升,从而脱离了一般的熊所固有的本质特征。与其说熊小黑的经历是他认识自我的捷径,不如说童年的善良与智慧让他拥有无尽的魔力,从而展现出不屈的生命力。在童话结尾处,熊小黑期望将家乡建造为理想的乐园,与其他生命和平共处。如此朴素的愿望却也道出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正确之道,这也是作者对当下社会发展的隐形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没有刻意美化冰原上的儿童群像。生活在波折中的小熊,他们也会迷失自我,时常被裹挟在物质与权力之间,丧失了批判与反抗的欲望。而熊嘟嘟正是一例,他轻易听信了熊独眼的谎言,在衣食无忧的宫殿中自得其乐。众所周知,儿童处于心理和智力的发育期,其生理、心理的机能还尚未健全,有待成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新作中,“恶”势力的出现是推进故事发展的主线,也影响着儿童世界观的建立与变化。以怎样的方式与“恶”势力进行斡旋与斗争,关系到童话故事的演绎与童年精神的塑造。由此,《白熊回家》也具有了教育意味。儿童通过熊小黑的个人选择与奋斗历程,看到这个世界不应该是由绝对力量控制的,而应该依靠文明与和谐,这才是世界真正的运行逻辑与发展之道。在这场考验中,熊小黑并不是最强大的,但他面对敌人的斗志与魄力,是令人热血沸腾的。他既鼓舞了身边的伙伴,也带动其他个体的反抗。正是如此,石一枫笔下的儿童形象才更具真实性与感染力。

在新作《白熊回家》中,我们会为当代童话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所持有的关切而感到欣喜。正因为在童话中加入较为深切、沉重的现实因素,童话才具有坚实而厚重的艺术质感与美学力量。白熊的故事,其实也将我们带入到现代性的某种深切的反思中,人类应该如何诗意地存在?这个问题既留给当下的成人,也留给未来的成人。

原载《中国青年报》2022年5月27日

 
Copyright © 2004-201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入口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E-mail: et@zjnu.cn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办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