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大图
 
 
从“成人”转向“儿童”——记谢一榕“张天翼与儿童文学”讲座

发布时间:2022-04-22浏览次数:175

4月22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生谢一榕带来题为“张天翼与儿童文学”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系“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丽泽童书社活动,由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教授主持,儿童文学相关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之初,谢一榕总体概述了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她认为,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存在一个从“成人”到“儿童”的转向过程。随后,讲座围绕背景介绍、创作细读、“两套笔墨”三方面展开。

背景介绍方面,谢一榕简述了张天翼的生平与创作情况,并对张天翼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他加入儿童文学创作阵营的时代必然性。围绕张天翼的作品年谱,谢一榕分析了30年代和50年代两个时期作家的创作特点与风格转变。谢一榕指出,张天翼30年代的作品旨在揭露社会黑暗与反动统治,表现现实生活中劳苦大众的革命与斗争,把中国现实主义童话推向高峰;50年代则意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通过儿童文学这一管道对儿童进行引导和教育。此外,谢一榕提及了张天翼在新时期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张天翼主张作家应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正确认识少年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加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

随后,谢一榕从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语言和儿童的风格三个层面进行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细读。在儿童立场方面,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儿童心理、儿童视角,采用儿童口吻,使儿童读者读起来亲切又熟悉;在儿童语言方面,张天翼把握了形象、浅显的儿童语言特色,实现了有趣、美听的语言效果;在儿童风格方面,谢一榕借助具体文本论述了张天翼作品中深受儿童认同与喜爱的特征。

以创作中“为成人”与“为儿童”的两套笔墨入手,谢一榕进一步探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借助具体的作品和他人的评价,谢一榕阐释了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中幻想与现实交错的特征:“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幻想,又将它巧妙地与现实的悲剧以及阶级斗争结合起来,产生有趣的效果。”从张天翼作品中全景式社会描写的特征来看,谢一榕认为,张天翼极为重视对客观世界的描写,使童话在热闹的表象背后也充斥着对现实的反思。此外,结合《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作品,谢一榕详细阐述了张天翼创作中的 “幽默”和“讽刺”特征。张天翼将讽刺区分为对待敌人、丑恶事物和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孩子的缺点两种,在创作中很好地把握了分寸,在运用上各得其妙。在儿童文学中,张天翼的“幽默”多了一份童稚与温情,他的“讽刺”则多了一份童趣。

讲座最后,谢一榕对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与意义进行总体评价,分享了关于张天翼的重要研究著作,并与同学们就《金鸭帝国》这一作品进行了深入讨论。吴翔宇老师进行简要总结,说明了个案研究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们循序渐进地深化自己的研究。

文字|胡梦倩


 
Copyright © 2004-201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入口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E-mail: et@zjnu.cn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办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