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记吴其南教授“也谈想象力”讲座

发布时间:2021-06-28浏览次数:234

626日晚上,温州大学教授吴其南在红楼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也谈保卫想象力”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办,丽泽童书社承办,吴翔宇教授担任主持,人文学院徐静静老师等出席本次活动,相关专业的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吴其南教授以“保卫想象力”为切入口,论述了“什么是想象力”以及“如何理解想象力”。接着他引用了杨鹏的一段话:“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说留住,而不是培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慢消失。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贵,这也是促使我一直创作少年科幻作品的原因。”据此提出了自己对于想象力不同的看法。



在吴其南教授看来,想象力并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流失,他认为诸如“如果不好好保护想象力,想象力就会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流失,变成一个平庸的人”等对于想象力的看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种退化论。从退化论的角度来看,儿童是优于成人的,儿童拥有天然的、与生俱来的丰富的想象力,而成人的想象力对比儿童来说就是贫瘠的、苍白的。同时列举了柏拉图、维柯、老子等的思想理论来论证了退化论这一理论的源远流长,指出西方和中国关于退化论的共同点,即认为价值是在过去、在孩子、在原始人。

随后,吴其南教授提出,我们不应该完全去否定理性,不应认为因为理性的渗入,人的与生俱来的、敏锐的感觉开始退化。理性也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理性使得人的先天的想象力的退化,另一方面,在更多的时候,理性所起的作用是正面的、激进的,绝对不能否定理性。只有理解到的东西,才能去感觉它,过分的抬高先天的东西,过分的否定后天的文化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儿童有天生的想象力,不保护就会退化,它的要害是将儿童本质化了,把想象看作某种先天的东西、笃定的、确定不移的东西。可事实上,想象和情感、思维等是在时间中生成的。想象是处在感觉和思维当中的,感觉是理性较少的,思维是理性较多的,是从理性较少的感觉和理性较多的思维的转变当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形式。无论是把想象理解为用“象”去想或者是想出一个“象”来都可以。不管是想出一个象来或者是用象来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用现象学的概念来解释,就是思维是有对象的,想象是有对象的。文学创造亦是如此,是有对象的。儿童刚生出来不久,知识积累较少,他们的“象”不可能是很丰富的,他们脑海里所储存的象是有限的,而且想象的轨道也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是很灵活和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性的。整体而言,儿童的想象力比起在生活中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大人要苍白许多。



总之,吴其南教授认为,人的想象力是培养出来的,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是可以培养的。培养想象力也是儿童文学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吴其南教授还指出之所以退化论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人们习惯于将希望放在过去,对现在的成人社会不满、绝望。绝望于现在社会、绝望于成人。通过歌颂孩子、歌颂原始世界来反观现实、批判现实,将儿童、童年作为一种价值,对应的主要是现实社会的腐朽、堕落、奸诈等,其中也包括理性,因为在很多时候,理性表现出负面作用;其次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我们的思维正在被复制,而儿童他们的思想是没有被规范的,是有创造力的。

讲座尾声,吴其南教授强调儿童文学要激发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想象,而不是被动的保卫儿童的想象。文学作品起着规范、激发人们的想象的作用,因此文学作品应该在规范中提升,我们应该用好的作品,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去规范孩子的想象,将他们的想象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上,促进想象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保卫。培养、促进想象力是儿童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最后,吴翔宇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对吴启南教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批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同时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做学术研究不能盲目的相信权威或者带有某种先入为主的观点,一定要是从问题的本体出发,有自己的判断。

 

文字:霍媛媛

摄影:陈 怡


 
Copyright © 2004-201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入口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E-mail: et@zjnu.cn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办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