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号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赵稀方应邀在我院儿童文学研究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翻译研究与中国新文学关系”的讲座。本场讲座由吴翔宇教授主持,高玉教授及相关专业同学到场聆听。
赵老师从自身研究经历谈起,首先对香港文学、民族主义、翻译文学等研究领域做了简单介绍。他提出,翻译研究是文化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当今发展潜力较大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中国的翻译文学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空间。
对于中国翻译文学的起源,赵老师从《新青年》杂志切入,对比当时两大学派——新青年派和学院派,分别探讨了西方新文学翻译和古典文学翻译的两种倾向并简述了两者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们现在掌握的东西是前人建构起来的,但随着时代发展,研究观念会产生一定差别。打比方说,研究某本史书,如果前人的研究视角是通过这本书了解某段历史,而今人更多的是研究这本书用了什么方式、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讲述这段历史。
“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在选择材料,叙述历史时是不同的。”赵老师点出背后的原因,并以五四运动不同阶段各不相同的研究方向举例,剖析了不同历史条件下,研究重点的变化。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针对东西方翻译文化研究、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赵稀方教授一一给予详尽回答。本次讲座至此圆满结束。
文:马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