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从书斋走向社会——记梁珊珊“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讲座

发布时间:2022-03-06浏览次数:162

34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梁珊珊应邀为儿童文学研究生带来一场题为“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系“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丽泽童书社活动,由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教授主持,相关专业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梁珊珊老师以生动的图片展示了她到云南镇沅苦聪人山寨进行田野调查的实景,随后,她从田野调查的释义和对文学研究的意义、现代中国的“采风”、田野调查的自我定位、田野调查的步骤与规范四个方面为同学指点迷津。

在田野调查的释义方面,梁老师表明:当下的田野调查,是指调查者为了某种目的,到某地长期生活,通过直接观察、个别访问和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资料和思想的方法。对于文学研究而言,田野调查获取的实证知识能与我们日常学习获取的文献资料相结合,更便于研究者形成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现代中国的“采风”方面,梁老师沿着时间线索,从1920年的北大歌谣学运动出发,一直追溯到建国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丛书》。梁老师表明,现代中国的采风运动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影响重大。那些先进的学者们通过田野调查搜集到的儿歌、童谣和民间故事,是当时乃至今后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

在田野调查的自我定位方面,梁老师提出,要根据不同的调查情景,定位好自己的位置。例如在回乡调查时,研究者可以以三种身份定位:考到外地的学生、本地人和相关专业的实习生。既要有能够打入田野内部,不让本地人感到拘束和隔膜的“主位”身份,也要有能从当地价值系统中脱离开来,以研究者视角来分析情况的“客位”身份

在田野调查的步骤和规范方面,梁老师从个人经历和具体可感的文献记录出发,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实操性的建议。梁老师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种文本的集合,我们要从零碎复杂的田野生活中找到一些能够看到一个民族和地区文化主体性的代表符号,这样的田野调查才会更有意义。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讲座内容积极提问,梁老师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详细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吴翔宇老师总结到,本场讲座拓宽了儿童文学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同学从书斋走向社会的勇气。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文:赵哲宇

 
Copyright © 2004-2018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入口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E-mail: et@zjnu.cn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办提供空间和域名